產品中心
智能氣象監測系統防災減災天氣雷達:通過電磁波反射探測降水粒子位置、強度及移動,提前預警暴雨、臺風等災害。閃電定位儀:利用電磁場變化定位閃電,記錄時間、位置、強度,輔助雷電災害防范。
室內環境監測系統隨著AI與遙感技術的融合,草原生態監測站將向“空天地一體化”方向發展。例如,結合衛星遙感數據與地面傳感器網絡,可實現草原退化面積的厘米級識別;通過機器學習模型,可預測草原生產力變化趨勢,為生態修復工程提供動態優化方案。
四氣兩塵監測系統遠程運維與數據管理:支持GPRS、4G、LoRa、NB-IoT等多種通信協議,數據可實時上傳至云平臺或本地服務器。配套軟件提供用戶權限管理、設備狀態監控、數據統計導出等功能,支持生成日報、周報、年報等標準化報告。
大氣環境監測系統多參數監測:主流設備可同步監測PM2.5、PM10、TSP、SO?、NO?、CO、O?、溫濕度、風速風向、氣壓、噪聲等12類參數,部分設備還擴展至VOCs、負氧離子等生態指標。例如,小型移動氣象站可24小時連續監測風向、風速、雨量、溫度、濕度等氣象要素,精度達±0.5℃(溫度)、±3%RH(濕度)。
大氣環境監測設備正經歷從傳統單點監測向智能化、立體化監測的轉型。2025年,微型化與高精度成為核心趨勢:基于超聲波技術的無機械部件測風設備(如超聲波風速儀)已實現±0.5m/s風速精度和±3°風向精度,且具備零啟動風速、360°監測能力;高精度單顆粒光散射法PM2.5監測技術可同步監測多粒徑顆粒物,響應時間縮短至秒級,為城市網格化監測提供技術支撐。此外,溫室氣體監測設備分高精度(實驗室級)和
生態環境監測站與傳統的超聲波氣象站相比,我司產品克服了對高精度計時器的需求,避免了因傳感器啟動延時、解調電路延時、溫度變化而造成的測量不準問題。該設備創新性的采用八要素一體式傳感器,可對超聲波風速風向、溫度、濕度、大氣壓、光學雨量、總輻射、負氧離子等氣象要素進行實時觀測,可實現戶外氣象參數24小時連續在線監測,通過數字量通訊接口將八項參數一次性輸出給用戶。